安安你好,想認識你—— 在 XR 虛擬世界裡,「阿凡達」讓我們能共感彼此

2021-06-07

產業專題研究及調查報告
安安你好,想認識你—— 在 XR 虛擬世界裡,「阿凡達」讓我們能共感彼此

Size:

安安你好,想認識你——

XR 虛擬世界裡,「阿凡達」讓我們能共感彼此

 

採訪記者 翁佩嫆

受訪者 文策院董事長 丁曉菁; 法籍顧問 敖瀚林; NewImages 執行長 Michaël Swierczynski

特別感謝 法語翻譯 吳坤墉 / 英語翻譯 施祖琪

 

圖1 : 新影像藝術節提供,NewImages Festival in 2018

 

「明明實體接觸最方便,為什麼還需要 XR 所建構的虛擬世界?」

 

聽到延展實境(Extended Reality;XR)科技,絕大多數人可能都如此暗想;其實早在十多年前,「虛擬互動」已默默在你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 

「安安你好,我想認識你。」90 年代曾在各大網路聊天室與他人虛擬互動的網友,或許都對這句開場白再熟悉不過。Internet 問世後,從最初的聊天室網名、電子郵件帳號,再到近期的社群 Memoji、虛擬替身,這些足以代表「我」的媒介,都可稱得上是數位替身「阿凡達」(Avatar),讓我們能在虛擬世界裡與他人相互連結。

 

原以為數位替身不過是替代品,再怎樣都難以勝過實體世界的真實接觸,直到疫情全球肆虐才發現——還好有 XR 的數位虛擬世界,還好有阿凡達,我們才能持續同理彼此、感受彼此。

 

2021 年 1 月,文策院與法國最大沉浸式藝術節法國新影像藝術節(NewImages Festival)簽署合作意向書(MOU),正式啟動雙邊「台法XR人才交流計畫」。

 

好奇的是,法國在長期文化政策領先下,早已是 VR 領域知名領頭羊,在義大利威尼斯影展 VR 競賽與觀摩單元每年也皆入圍、得獎多項作品,新影像藝術節究竟看上台灣何種優勢呢?

 

現任文策院法籍顧問 Aurelien Dirler 曾在歐洲、亞洲等地工作過,他從跨文化角度給了答案:「台灣的創意產業不僅與法國體系類似,更擁有完整的沉浸式產業生態系。全世界很少有地方能『一次找齊』晶片、製造業、內容技術等所有必備東西。」

 

而新影像藝術節執行長 Michaël Swierczynski 則更進一步從台灣民族性、文化特色道出觀察[EL1] 。他以奪下 2020 年新影像藝術節 XR 競賽單元頭獎的台灣藝術家黃心健作品「失身記-2.0版」(Bodyless)來舉例:「這部作品沒有語言,卻能讓來自不同國家的觀眾透過身體的改變進入敘事。」

 

之所以能達到「超脫語言邊界」,他認為或許與台灣對待各國文化、新科技以及創新內容的開放態度有關。「很多市場也有優秀影視人才,但要找到一個願意擁抱未來內容、強烈渴望創新的市場,我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。」

 

2009 年全球賣座電影《阿凡達》,片中台詞「I see you」原本並非英文世界慣用語, 後來卻成為經典用語,代表:我能真正「感受」到你的所思所想。

 

而導演黃心健接受外媒採訪時也曾指出,當在虛擬世界裡變成「他人」,我們將全面接收他人的情感、思想,連帶也讓自己產生變化,不僅觸發新想法,也能超越個人原有極限。

 

實體接觸有限,虛擬經驗則無限。透過「他人」的身體看世界,我們才能同理各種差異、共感各種經驗。

 

 一、最強的影像是「夢境」,最強的敘事是「沉浸」

已故的法國哲學家德勒茲(Gilles Deleuze)曾說,最強的影像是「夢境」。做夢時感官大開,但肉體卻動彈不得,隨著現實世界裡的身體愈不可控,大腦反更覺得虛擬世界裡的夢境愈真實。

 

而最強的敘事,則是「沉浸」。因為在 AR、VR 等各種融合現實與虛擬的延展實境(XR)領域裡,當我們的身體處在現實環境、感官遊走虛擬世界,雖然肉體能自主,卻往往彷彿夢遊一般,更容易被 XR 沉浸式內容牽著走,走呀走,走向說故事者為你呈現的虛擬宇宙。

 

那麼,誰能全面擁抱虛擬沉浸式內容?答案不出所料,是今天還在牙牙學語或剛上小學的 C 世代(Covid Generation )。美國銀行所發佈的報告指出,疫情讓 C 世代互動方式都徹底數位化,無論擁抱、親吻或課堂出缺席,所有身體互動皆能透過虛擬來完成。

 

他們一出生就活在手機、平板等數位原生世界裡,習慣直接親吻螢幕,向鏡頭另一端親友表達想念;從小玩 AR 遊戲,拿著手機到處捕抓虛擬寶可夢(Pokemon GO)怪獸。對他們來說,與虛擬世界「互動」是再自然不過的舉動;而不久遠的未來,C 世代也將認同數位宇宙裡的替身「阿凡達」是需要時刻維持形象、深度經營的「另一個自己」。

 

不過,畢竟目前多數成人都非 C 世代,也往往更習慣傳統的實際見面,究竟沉浸式、互動式 XR 內容有何重要呢?

 

法國新影像藝術節執行長 Michaël Swierczynski 的比喻很有趣。他說觀賞一般影音時就像觀賞「標本」,我們都知道那是「已逝的時間」,所以會用抽離第三者角色來看待;但沉浸式內容透過阿凡達讓我們扮演其中一個角色,連帶讓「身體」經驗也走進內容裡。

 

「這種敘事方式讓你不僅僅只是『理解』,而是能『活在』那個空間、時間裡,真正『感受』到說故事者的意念。」

 

當代社會不斷探討如何真正同理彼此、感受彼此,以便讓世界朝向更良善方向發展。從近年商業領域崛起的設計思考(Design Thinking),再到教育領域的 STEAM[1],都強調透過同理、共感他人來多元思考,進而真正解決社會問題。

 

而沉浸式內容就如同一扇窗,讓我們有機會真正感受他人意念、真正共感彼此。

 

二、法國新影像藝術節:把你「拉來」,更希望你把體驗「帶回家」

 

圖2 : 新影像藝術節執行長Michaël Swierczynski

 

但該面對還是要面對,現實情況是——科技還不普及,阻礙了大家對沉浸式影像的接觸與了解。

 

相較於發展至今超過一百年的電影產業,雖然 19 世紀末法國盧米埃兄弟播放全世界第一部電影《火車進站》時,曾嚇得現場觀眾四處奔逃;但今天任何人早已能隨時走進電影院買張票支持喜歡的作品,或在家透過 Netflix 等串流影音平台點選想看的影片。

 

而剛邁入第四屆的法國「新影像藝術節」,在藝文活動多如牛毛的巴黎裡,就是希望藉由「科技普及化」,讓大多數法國人都能輕易取得硬體並接觸沉浸式數位內容。更值得注意的,這並不是同溫層「相互取暖」的活動,反而下了許多功夫思考如何落實行銷、推廣大眾。


「我們想要仿效電動遊戲的普及化之路,不僅把大家『拉來』這個空間體驗,未來也希望民眾能把新影像藝術『帶回家』,」Michaël Swierczynski 解釋。

 

圖3 : 新影像藝術節2019年,臺灣焦點,地點為巴黎Les Halls.

 

電玩剛問世時,大家都在遊樂場的龐大電玩機台前排隊,引頸期盼下一個輪到自己。後來 PlayStation 等小型遊戲機出現,許多人開始把遊戲機接上螢幕,擠在小房間裡與朋友「廝殺」。再後來,雲端遊戲也出現了,連上網路便能與世界網友組隊拚鬥。

 

Michaël Swierczynski 認為,就像電玩發展路徑是「硬體愈來愈輕巧、內容愈來愈多樣」,沉浸式內容未來發展也將如此。因此,新影像藝術節除了將展演地點設在交通方便的轉運站、商場附近,以便「吸引」民眾前來之外,更在巴黎許多地鐵站出口設置 VR 器材,把曾在國際影展得獎的 VR 作品直接「推送」到大家眼前,讓路過民眾免費體驗。

 

 這樣的推廣力道,再加上法國「文化例外」(Cultural Exception)政策傳統保障創作自由,以及創作者們陸續成立的相關協會、公會,都讓新影像藝術節不僅是當地運用新科技結合影像說故事的先驅,更已成為歐洲 XR 資源最齊全的沉浸式創作藝術節,每年吸引來自全歐各地創作者、投資人尋求媒合機會。

 

「它不只是一個活動(festival),也是一個市場(market),更是一個能讓產業專家彼此見面、交流的場所(meeting place)。」文策院法籍顧問 Aurélien Dirler 如此形容。

 

三、台灣冠軍導演的 VR 作品:沒有語言,卻訴說一切

 

可別誤會,新影像藝術節並非只想要「歐洲市場獨大」或只想發展出「歐洲的說故事方式」而已。畢竟,法國長期透過文化免議政策回應美國強勢文化入侵,今天世界各地的電影愛好者們,才有機會欣賞到法國甚至歐洲風格的敘事,讓電影界「不只有好萊塢」。

 

「所以,新影像內容也不只有一個故事,更不應該只有一種說故事方法。」由於「多元性」讓歐洲電影發揚光大,Aurélien Dirler 因而指出,法國積極跨出歐洲市場、並與台灣乃至亞洲其他地區合作的出發點,正是為了延續、拓展此種「多元性」。

 

只是,過去在硬體製造代工的成功經驗,讓台灣只習慣擔任產業鏈裡的「服務供應商」(service provider)角色;但他不斷強調,台灣擁有世界少有的完整沉浸式生態系,「台灣應該『參與』內容產業,而不僅僅是『提供』技術而已。」

 

事實上,台、法之間早就有多年影像交流經驗。從 1980 年代起,台灣知名導演侯孝賢、蔡明亮等人就與法國電影界往來頻繁;VR 崛起後,新影像藝術節才剛成立,Aurélien Dirler 便促成其與高雄電影節合作策展與駐村計畫,率先透過這樣的固定活動密切交流,為台、法兩地 VR 影像工作者種下後續合作的基礎。

 

但這些交流就像「點」,如果要串成「線」一般的夥伴關係,Aurélien Dirler 認為一定得加入官方力量扶持。因此,與文策院簽署 MOU 後,便能匯聚已存在的交流能量、加速合作腳步,進而打造一個穩定、長期的交流體系。台、法之間的合作模式將變成「面」,如同一個能不斷複製的成功典範,未來將產生更多以此模式合作的國際伙伴。 

 

不過,同樣位於亞洲的南韓、日本,明明也具有影像產業優勢,科技發展亦不相上下,為何法國率先與台灣合作呢?如果看過奪下 2020 年新影像藝術節 XR 競賽單元頭獎的台灣藝術家黃心健作品「失身記-2.0版」,就能理解法國新影像藝術圈為何會「鎖定」台灣。

 

擔任過工程師的黃心健,從小聽母親講述白色恐佈時期被跟蹤、被監聽的故事,沒想到母親後來患上老年癡呆症,漸漸忘記曾口述過的內容。雖然大腦「記不得」,但或許其他感官會保留那些刻痕吧?於是,黃心健將母親傳承的記憶融合自己觀點,打造成虛擬的 VR 影像,讓她能透過視覺、聽覺等感官,重新走一次過往。

 

「失身記-2.0版」透過一個老年政治犯的視角,描繪出台灣戒嚴時期的信仰、宗教、民俗等場景。觀眾隨著老年政治犯生命逝去,化成他的魂魄視角,走過摺紙蓮花、歌仔戲、普通家庭客廳、監獄等一幕幕生前熟悉場景。

 

「雖然黃心健導演的作品沒有語言,卻能讓來自不同國家或背景的觀眾透過身體的改變進入敘事,很自然地『感受』那段歷史。」

 

從求學到職涯一路都是影像媒體背景的 Michaël Swierczynski,接著加重語氣說:「就像香港導演王家衛在電影美學上的成就,黃心健的 VR 美學成就同樣非常了不起。既不是影音、也非遊戲型態,而是獨樹一幟的 VR 風格,已經到達藝術家境界。」稱讚一番後,他再三強調這絕非場面話。

 

為什麼能達到「沒有語言,卻訴說一切」的普世共通性境界?他觀察,或許這與台灣對待亞洲、歐美等各國文化及創新內容的開放態度有關。「很多市場也有優秀影視人才,但要找到一個願意擁抱未來內容、強烈渴望創新的市場,這些特質我在其他國家很難看到。」

 

四、留下阿祖們的視覺記憶,找回台灣的視覺歷史

 

對於這些稱讚,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並不感到意外,因為過去幾年與歐美市場的未來內容科技相關人士交流時,就經常從對方口中聽到這些回饋。

 

「就像台灣餐桌上的食物複雜又多樣,因為台灣是移民社會、自由民主體制,因此族群與文化都很多元,思想也百無禁忌,所以在視覺敘事上沒有任何界線。」而這些,正是決定內容產業的競爭關鍵。

 

只是,相較於彷彿「活化石」、能完整保留百年古城的日本或歐洲各大城市,她發現若回顧過往台灣歷史,每經歷一代統治者,城門便改頭換面一次,視覺記憶也因而「斷裂」。阿祖時代眼裡所見的台北城,可能與後代子孫今天生活的台北市面貌截然不同。

 

「這是台灣社會共同的集體缺席,我們要透過 XR 沉浸式影像敘事把文化養份找回來。」如同導演黃心健透過 VR 影像留下母親的口述歷史,「阿祖們」的視覺記憶也應該透過沉浸式內容來「視覺重建」,進而找回屬於台灣的視覺歷史。

 

而從 2019 年文策院正式成立起,也陸續透過創意內容大會(TCCF)、5G 未來內容培育以及「台法 XR Day」等國際交流活動,讓相關產業能循序漸進由「點、線、面」向外推廣。

 

這是一塊商業模式尚不成熟的新領域,也是一塊尚未形成既定產業鏈的新市場。正因為產業面貌「還不明朗」,台灣反而更要善用既有優勢搶佔先機,才能透過 XR 的數位虛擬世界,除了跨越地理界線與其他國家的人共感彼此,更跨越時間、跨越世代界線,共感台灣的過往歷史。

 

圖4 : 文策院法籍顧問 Aurélien Dirler (左);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 (右)

 

 

 

1,其他資訊

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62726/taicca20210507

https://newimagesfestival.com/en/2021-taiwan-france-xr-day/

 

2,6月8日工作坊開放線上收聽 (下午3點開始)

https://app.swapcard.com/event/newimages-festival-network/planning/UGxhbm5pbmdfNDg5NjEz

 

 

———

 

[1] 一種跨領域與人文思考的教育理論,結合科學(Science)、科技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、藝術(Art)、數學(Mathematics)的全方位教育。

Share: